由于“钱荒”席卷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狂飙,银行理财市场出现量价齐升。深圳不少投资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他们一天内接到多个银行短信,有的银行甚至发几条,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基本在5%以上,最高的突破6%,比此前的4%高出不少。 佳家利保险柜了解到,上周(6月15日-6月21日)76家银行共新发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655款,环比大增267款,新发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2%,较前周猛升了24BP,接近去年年底水平。从银行类型来看,在资金需求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新发产品量价齐升。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收益率分别大涨至4.68%和4.57%,或反映了这两类银行急缺资金的现状。而上周国有商业银行收益率反超城商行,成为收益率最高的银行。
数据显示,上周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表现突出,由于出现多款高收益产品,因而平均收益率涨幅最大,升至4.54%。非保本产品收益率升至4.72%。在资金较为缺乏的时期,商业银行更注重用保本产品来吸引稳健型投资者。上周各期限理财产品发行量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预期收益率连续全线飙升。其中,一个月以下期限和1-3月期限产品涨幅最大,前者升至4.12%,已接近去年年底水平,而后者升至4.62%,已经超过去年年底的水平。
“流动性紧张状态应该会跨越半年末并持续到7月中旬。”普益财富研究员方瑞表示,以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期仍然会以高收益率姿态出现。
“钱荒”只是暂时现象,银行理财产品并不会出现给付危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流是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的产品,其投向主要是货币市场、债券等,少量则投向委托贷款、信托等非标资产。目前市场上认为会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风险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其所对应的资产本身是否会出现违约,这也是最主要的风险来源;二是流动性风险,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发售的理财产品都是用短期负债去对应长期资产,依靠负债高周转率去做匹配。在理财产品资金到期后,只要不断有新的资金通过新发理财产品进入银行体系,就不会出现流动性风险。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大量的理财产品并不是在6月底集中到期,而是不断缓释的,资产端的质量也未出现问题,未发生违约事件。此外,资金也仍然在不断循环,进入新发理财产品。之所以上周出现“钱荒”,是因为央行的态度相比之前有了转变,导致原有银行之间的游戏规则和市场预期出现了转变。央行不“放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盘活存量,解决货币发行量如此巨大却空转的现象,让银行感受到压力并作出改变。但相信央行完全有能力掌控局面,不会出现挤兑风险。银行最近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升高,与“钱荒”和6月份的季度因素都有关系,预计这种现象到7月就会消失。
不太可能出现大面积违约情况。目前银行可以通过滚续发行产品、银行间拆借资金、卖出债券等手段来解决流动性问题,只是现阶段需要付出的成本较高;而且,银行也不愿看到“类存款”理财产品出现违约,否则将影响自身声誉。影子银行的清理目的在于去杠杆,从银行理财层面看就是限制产品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控制表外风险。投资者应关注产品具体投资标的的风险,特别是各类融资项目的到期偿付能力。 据佳家利保险柜悉,昨日,各家银行如此前预测的一致,并没有等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注入资金的做法,相反,央行的网上挂出了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事宜的函》的消息。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该函发送的单位既包括人行的总部及其分支机构,也包括国有、商业股份制银行以及邮储、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
该函明确表示,当前我国的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但由于金融市场变化因素较多,且临近半年末重要时点,客观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该函的末尾则提到各金融机构要注重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避免存款“冲时点”等行为,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 |